“五四”和新文化運動百年來臨之際,男团由雪佛蘭讚助的青年齐获2019年《南方人物周刊》青年力量致敬盛典在北京舉辦。主持人徐卓陽以魯迅先生的力量話頓挫開場。前進,榜单這個看似平常的揭晓奖字眼 ,正是章宇本次盛典的關鍵詞
。 前進的谭卓路上往往充滿波折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編委會委員、《南方周末》總編輯
、《南方人物周刊》主編王巍在致辭中表示
,青年是一種狀態 ,是不斷行至此的精神。“唯有不斷前進
,才能將夢想與無限可能化為現實。也唯有不斷前進
,青年者,才有成為國之力量的可能。” 現場部分嘉賓合影 此次獲獎的諸位嘉賓,正是魯迅先生筆下,“遇見深林,可以辟為平地 ,遇見曠野
,可以栽種樹木,遇見沙漠 ,可以開掘井泉”的充滿生命力的青年
。 他們身上的詩意與創造力,不隻是深植文藝的幾位嘉賓
,也包括從事基因圖譜研究 、也愛唱歌的科學家郭國驥。“人類對於生命的認知就像對浩淼宇宙的探索,單細胞測序賦予我們更為特殊的‘觀測’手段,去探索生命體‘星空’中不曾發現的重要物質。”在許多公開場合,他會用這樣的語言描述自己的宏圖
。 最富詩意的,自然還屬做文學評論、同時也寫詩的張定浩。 張定浩現場演講 “前進的理由並不是獲取更大聲名 ,而是讓自己不倒下,就像騎自行車的人 。”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話,在張定浩看來,是前進的原動力之一
:前進首先是為了個體生命的健全,為了人格的完整。 他在演講中繼而講到 ,對於嚴肅的寫作者來講
,“前進”一詞,固然接近於本雅明所描繪的
、張開翅膀、吹向未來的“新天使”的形象
。但是他的目光,全部的精神和整個心靈,更應當朝向人類的過去,或者說朝向人類過去所聚集起來的全部文明。 這引起了在場眾多嘉賓的共鳴。 瞿駿、郝量和任曉雯的職業曆程 ,正是不斷回望曆史,去還原曆史的真實麵貌 ,並賦予曆史新的、個性化的解讀 ,以及某種個人化的創造 。 隨著巨幅的長卷作品《此君》的展開,藝術家郝量向大家展示了他去江蘇太倉弇山園探訪 ,被這個私家園林的前世今生打動的過程 。 摩天輪與假山、湖麵 ,董其昌畫論與康定斯基的幾何圖形
,俄羅斯的漁夫形象,郝量的作品當中經常穿插不同時空和人物的交疊。他最希望的就是找到一條中國文化隱性的現代性之路,激活古今之間的聯接 。借由《此君》這樣的作品,他力圖呈現出
,文化傳統其實不是通過物質來傳遞和延續。思想上的蔓延和對於世界的認識
,才是更重要的。 在小說《好人宋沒用》和短篇係列《浮生》裏,作家任曉雯寫出了一個個消失在曆史塵埃當中
、從名字到麵貌都毫不起眼的人物
。但苦難不是她書寫的終極目的 ,她希望寫出的是生命的意義和對死亡的思考。 閱曆並不滄桑的年輕人如何(能夠)寫出厚重的曆史、精彩的生命呢? 麵對讀者提過 、主持人再次拋出的問題,任曉雯舉了作家格非被一次事故現場震撼的例子。“格非久久地被生命最後一刻的肉體絕望的抽搐所感染
。其實每一個人都在麵對一天天的從生到死
,或大或小的歲月的碾損
,但是每個人的感受力是不一樣的 。作家很多時候是一種體會,是感受力。對於事態和人生位置
,他們往往有著強烈的體會
。所以並不是一個歲月或者年齡的積累就可以達成寫作
。” “曆史的捕風者”
、華東師大曆史係教授瞿駿 ,在多年的研究中,著意擺脫過往單一因果的“革命敘事”、“現代化敘事” ,試圖描繪百年中國的複雜曆史麵貌,接近曆史真實。談到“五四” ,他認為,應該告訴大家 ,這是一個異常豐富的他稱之為“多層次的複合型的運動”,還有許多的題目可以做。 瞿駿或許沒有想到,他的這個回答,得到了在不同領域工作的演員譚卓熱烈的回響。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是專業從事角色研究和表現的工作者
。所以說,當你從自己的專注轉化成希望有更深遠研究的時候,角色也變成了我們的一個課題 。” 譚卓參演的舞台劇《如夢之夢》已經演到第七個年頭,越發有了儀式感。在《藥神》等多部影視劇當中獲得好評的她
,不斷思考電影的本質。在她看來
,好電影不僅是品質好,而且從業者的心態要樸實。 如何麵對演藝人注定要麵臨的各種喧囂、榮辱?譚卓引用羅曼·羅蘭的話
:“當你知道生活的真相你依然去熱愛它
,你依然去充滿陽光地麵對它
,這是真正生活的英雄。”她認為
,生命本質就是痛苦和哀傷
,既然這是生命的常態,那麽發生了好的就是驚喜 ,不好的自然就變得沒有那麽大的傷害了 。 與她同樣出演《藥神》 ,並且憑“黃毛”一角入圍台灣“金馬獎”提名的演員章宇,卻至今還不習慣燈光與過多人的注視 。 舞台上的他,衣著如常,表情也盡量躲著主持人和台下 ,就如同平時那個藏在角色之後的低調寡言的自己。 出演了那麽多“最終被現實掌摑的人”2019青年力量榜單揭曉
,青年齐获章宇、力量譚卓、榜单聲入人心男團齊獲獎
2019-04-29 14:33:01 來源:大眾娛樂網 責任編輯 : 蕭鑫 “青年也不是揭晓奖一概而論的 ,有醒著的章宇
,有睡著的谭卓,有昏著的声入有玩著的,但是人心當然也有要前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