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前
,季开陶潛公的又见源观艺术《桃花源記》,描繪了一個質樸自然的桃花唐艺化外世界 ,這個世界代表了中國人苦苦尋求的术区首届精神出口,美好
、隱秘、可望而不可及 。千百年來,我們追尋著詩人的足跡,找得到現實中“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林
,卻難得人心的“桃源”
。 此次觀唐藝術區首屆藝術季,便是以“桃花源”為主題,以葉錦添的全觀演出“桃花源”為起始
,以張錳策展的新媒體藝術展、盧征遠策展的戶外公共藝術展 、薑江打造的沉浸式跨界演出為主體,以蔡誌鬆和青山周平的獨立藝術單元為渲染,為來賓們打造了一個極致的五感體驗空間。希望每個人都能在這裏得到陶潛公的神引
,找到屬於自己的精神角落
。 傍晚的觀唐,處處可見桃花的蹤跡 ,更難得的是此刻在園內流淌著的 ,讓人沉浸其中的怡然自樂之情。 沿著園區主幹道行走,小噴泉的對麵便是此次藝術季的開幕活動的第一個場所——下沉廣場。在正式演出開始之前,觀唐藝術區創始人李保剛、觀唐美術館館長於向溟登台向前來參與活動的嘉賓表示感謝,還留下了懸念
,讓大家期待後麵的驚喜 。 簡短的致謝後,今夜最大的驚喜在下沉廣場隆重上演——葉錦添攜團隊帶來的全觀演出“桃花源” ,立體黑幕將觀眾包裹在這個飄渺的小世界裏 ,亦真亦幻,變化無窮,仿佛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將觀眾的心牢牢抓住,捏起又放下。 在短短的40分鍾內 ,觀眾隨著舞者的演繹,經曆了“無識”、“緣滅”、“神幽”這生命的輪回曆程。世間萬物皆是化相,緣起於心
,心動生欲,欲求不得
,虛虛實實,最終還是幻化回人的內心深處
。 當我們在追尋桃花源時
,我們究竟在追尋什麽?也許在這裏能找到答案。 “桃花源”演出的餘韻尚在心中久久盤桓,踱步出下沉廣場 ,由藝術家張錳策劃的新媒體展《時空和諧——熟悉與疏遠之間》已拉開帷幕。這場展覽有近30多件媒體藝術裝置作品呈現給觀眾。 “流動的時空”部分
,有點像我們理解的四維世界,多了一個時間的維度 ,所以在這裏的空間不僅隻是一個純粹的產品 ,也是一種瞬時的流動體 ,在熟悉與疏遠間搖擺。 “透明住所”部分 ,則代表了互聯網世界對人類生活的無形改變
。住所是私密的
,是有形的,但互聯網的聯接 ,使有形的空間變得脆弱
,模糊了私密與公共的界限。在電子空間裏,沒有地域沒有界限,有的隻是一個個標簽
,這樣的標簽時代 ,又會將人類帶向怎樣的旅途? “常規中的詩意”部分,顧名思義,是將現代生活和藝術融合一體 ,創造更廣泛 、更具有包容性的藝術作品
。 現代藝術可追溯到1863年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一篇文章:藝術的革新就要到來
,這將是一場對於什麽是美的新討論
,產生出全新的理性,全新的理論和全新的曆史。於是,如波德萊爾一樣的現代主義者告訴人們 ,藝術
,作為一種美學 ,應當反映當下,反映出它的時代,它的潮流,它的道德和它的情緒。新媒體藝術作為現代產物,更是承載著挖掘社會深層,與社會溝通的重要使命。 日暮西垂,今夜的景色格外動人 ,本以為陰天會下雨
,卻不曾想霞光能衝破天際 ,戶外的公共雕塑展便在這樣的美景下上演,以燈光烘托,呈現了各位藝術家對桃源世界的具象理解
。 展覽亦分為三個部分,重現《桃花源記》中武陵人的探秘之路
,從“尋跡”伊始
,到“芳澤”一遊,再到“迷蹤”落幕,配合觀展動線
,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沉浸體驗。 當現代雕塑作品,與優美柔和的景觀融合,人們仿佛是在兩種時空中穿梭往來,現代生活的喧嘩在這裏平息
,精神與靈魂在這裏得到安放與休憩
。 觀看完戶外公共雕塑展 ,夜幕下,觀唐藝術區創始人李保剛、觀唐美術館館長於向溟在湖邊的光屋前,向大家剖述心聲,讓我們了解到觀唐人們內心的桃源向往 。 李保剛談到了觀唐未來的定位和意義
。這座藝術區經過六年精心打造,凝結了中外設計師的智慧和建造者的心血
,藝術區將來會成為藝術家的樂園,也是喜愛藝術的朋友們的聚集地,更是優秀文化項目的獲獎地。今天上午陰雲密布 ,沒想到到了傍晚卻豁然開朗
,與今天的主題奇妙契合,預示著觀唐藝術區在未來將是大家心目中最美好的桃花源
。 於向溟則回憶了過去藝術區建設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艱辛 ,他說到:“觀唐人創造的奇跡才剛剛開始,非常感謝在座的團隊這幾年來的努力與付出。藝術和內心的棲息之地
,這就是我們想說的桃花源
。” 湖邊的光屋開始流轉,桃花花瓣在光屋內起飛騰舞,著名音樂家宋昭與舞蹈家李倩合作表演的《呼吸》徐徐上演 ,這也是此次沉浸式跨界演出的第一個篇章。 演出的第二個篇章是由潘曉佳 、汪文偉合作的昆曲表演《遊園》 。漫步湖心
,踏波而來,如從古畫中出走的妙人,又似指渡迷津的仙伶,行腔委婉細膩、流利悠遠,在湖麵上悠悠蕩蕩,飄散開來。 水幕表演《幻樂》則賺足了觀眾的眼球
。畫麵中的女孩似騰飛天空或自天而降 ,與自然夜空融為一體
,產生虛無縹緲之感,大魚遊於夜空,穿梭逡巡
,將夜空幻化成夜海 ,如夢如幻影,一時間竟真的讓人“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了 。 最後 ,台灣優人神鼓帶來的《持劍之心》將跨界演出帶向高潮
。《持劍之心》是優人神鼓作品《勇者之劍》的最後一個情節,作品的情緒愈發明朗
,眾人伴著音樂跳躍舞動,中鼓
、排鼓、海螺、鈸、木魚、唱頌交錯應和,當鼓聲陣陣 ,穿破雲空,勇士終於迸發出內心深處的堅定力量
,撥雲見月
,直見本心。 演出結束後
,觀唐園準備的茶歇與after party,更是處處桃花 ,意趣連連,真正為觀者帶來了360度的桃源之旅。 桃花源究竟是什麽? 千百年來,文人以詩詞探索,畫師以畫作寄情
,普通人則念念不忘著“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
,無論魏晉”,或許這就是桃源的所在。 它創造於陶潛公的精神世界
,流傳於世人的精神向往中,心若有所想、所向、所需
、所求,它便出現,為世人無處安放的夢提供庇護;它出生於千百年前的詩文 ,卻依舊鮮活的存在於當代藝術當中 ,或許滋養世人的精神追求
,就是它存在的原因和意義。 此次到訪的觀唐藝術區由美術館、藝術酒店、生活美學館等多種藝術業態組成 ,打造了一站式藝術體驗模式。汲取並融合中西方優秀文化,生於傳統,超於傳統,最終破界傳統,未來也將向世人傳達美學、文化、音樂、戲劇等多種形式的組合,沒有邊界 ,讓更多元的藝術形態在這裏匯聚、成型
。也許百年後,提起觀唐,便又是一個讓人念念不忘的當代桃花源了。又見桃花源 觀唐藝術區首屆藝術季開幕
2018-09-17 20:20:40 來源:大眾娛樂網 責任編輯: 蕭鑫 午後時分
,又见源观艺术來到這座隱匿於現代氣息中的桃花唐艺觀唐藝術區,迎麵便能看到一幢幢仿唐式建築錯落有致的术区首届排布在湖心島的周圍 ,呈日月之勢,季开頗有些風水五行調和之妙。又见源观艺术屋頂舒展 、桃花唐艺門窗古樸 ,术区首届與戶外的季开現代景觀碰撞呼應,你中有我,又见源观艺术我中有你
,桃花唐艺不愧有“公園中的术区首届美術館”的盛名 。